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有闻鲜:少
C.每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之语:告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众矣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1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1)便还家:(2)来此绝境
(3)来问讯(4)不可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你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⑵从小丘西行()
⑶不可名状()⑷悄怆幽邃()
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西南子敬先亡 B.为怅然心乐
C.之怅然坻,为屿 D.其境过清全石为底

翻译下列句子。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与“太祖常劝以读书”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天下事为己任 B.遂名楼
C.俱假山显 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选文中的“手不释卷”一词表现了赵普晚年读书的刻苦,你能再写两个表现读书刻苦的成语吗?
例举赵普奏荐人才时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表现了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细节描写:
性格:

《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佛印绝弥勒()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举轴()④令之,黎明物色()
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

文言文阅读犯 日 忌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 ,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②椸(yí):衣架,晾衣竿。③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④阖(hé)门:关闭门户。⑤僮:仆人
对下列每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爱鼠,不猫犬。(畜:饲养,喂养) B.僮罗捕之。(购:购 买)
C.以为己生岁子。(直:通“值”,遇到,碰到) D.何以至是乎哉?(且:究 竟)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仓廪庖厨,悉恣鼠不问。悉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B.饱食无祸。长跪谢之曰
C.夜窃啮斗暴。登斯楼也,有去国怀乡。
D.弃之隐处,臭数月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对老鼠“恣鼠不问”,任由老鼠妄为,是因为他出生于鼠年。
B.后来居住的人千方百计捕杀老鼠,是因为他认为老鼠是盗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坏家伙,必须彻底消灭。
C.某氏时,他家的老鼠“饱食而无祸”;后来,它却落得“杀鼠如丘”的下场,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告诉我们放纵猖獗、祸害别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D.这是一则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祸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让我们对那些危害百姓的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纵容妥协,一定要坚决打击。

翻译句子
①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上文《犯日忌》)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