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雅典,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二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雅典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它不仅要解决一般的政策性问题,还要对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所有活动做出详细决定。……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具体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设立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
阅读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明治政府《五条誓约》
材料二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材料三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
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摘自《涩泽子爵·话论语》
(1)材料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扼要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因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分)
(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思想。
(2)据材料三说明,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