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经济政策的变革或调整,始终伴随经济成长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英国废除保护对外贸易的《航海条例》,并宣布从1850年开始生效……此后,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0年,英、法签定《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随后,又和其他国家签署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使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
——据《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时,其变化原因和重大影响分别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与“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在经济领域有哪些不同?其中,“新的体制”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5分)
(22分)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组织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译介了《垛积比类》、《化学鉴原》、《地学浅识》、《声学》、《电学》等;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梁启超自办大同译书局,留日学生自办译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的《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中国近代通史资料选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西学”在我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我国“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专业与课程设置体现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12分)
(2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欧洲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部分)
——据《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国王的)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于是,启蒙运动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据杨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等整理
请同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哪些新特点?这对“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1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大破大立”的表现,并以18世纪的欧洲为例,围绕“资本主义发展与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论述。(12分)
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20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军网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回答问题
(1)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著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三件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