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材料意在强调( )
| A.废除宰相的必要性 | B.设置宰相的重要作用 |
| C.君主专制的局限性 |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下图是1940- 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 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
|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
|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统一战线理论 |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
|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
|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
|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
|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来” |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