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材料意在强调( )
| A.废除宰相的必要性 | B.设置宰相的重要作用 |
| C.君主专制的局限性 |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某同学在进行以“中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以舍弃的图片是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
|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
|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
|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
|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