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
(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八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2)两次分别与谁的国民党合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后果?
(4)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请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

读材料并简答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次会议的全称是什么?
(2)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什么?
(3)党在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伟大意义?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请回答:
(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