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22-25题。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 绿扬阴里白沙堤⑧。
【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
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
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
倦 夜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结合全诗分析,首联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该诗的第二句中,“初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最后两句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题金陵渡(4分)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潮落夜江斜月里”一句中“斜”字用得妙,请说出它妙在哪?(2分)
全文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唐朝贾至的《春思二首①(其一)》一诗。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朝诗人,唐肃宗时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②历乱:纷乱。
⑴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________和_______。(2分)
⑵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鲜明的春景图,有哪些色彩?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范围:古诗鉴赏;能力层级:理解、评价; 难度 0.50)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