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22-25题。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 绿扬阴里白沙堤⑧。
【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
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
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
征人怨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说说首句中“杨柳”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否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相同?请作简单分析。(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展开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拂堤杨柳醉春烟”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醉”字好在何处?
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儿童和作者,那么诗中的儿童有何种特点,反应了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
名著阅读。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救出朱赫来后,因贵族的儿子尼古拉的告密而被白匪关押了起来。
B.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效仿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卧冰求鲤”。
C.《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上感恨伤怀,作了《西江月》,又写了四句诗,其中的后两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D.《鲁滨逊漂流记》中,一次偶然机会,鲁滨逊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麦苗和稻苗。
⑵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他不坏,可以这么说——他不过是淘气罢了,有点浮躁,冒冒失失的,他只不过还是个毛头孩子。他可没有一点坏心眼,我从来还没见过像他那么心地善良的孩子。嘿……”她开始哭了起来。语段中那个淘气、浮躁、冒失的毛头孩子是。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
阅读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