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放松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煤的使用、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 B.青花瓷 |
C.秘色瓷 | D.青瓷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 商品经济活跃③商品经济占主导④ 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