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是怎样变化的?
(2)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如图是小鹭同学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50Ω 1A)、开关、导线若干.
(1)小鹭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2)排除故障后,小鹭继续操作.请将以下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填字母).
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某值不变.
B、调节电阻箱,改变其接入电路的阻值,记入下表.
C、将滑动电阻器的滑片P置于使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位置,闭合开关.
D、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6 |
0.40 |
2 |
8 |
0.30 |
3 |
12 |
0.20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 V;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关系.
(4)保持上述电压表示数不变,要测量更多组数据,为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 Ω,不得超过 Ω.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 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 .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鹭同学先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她将两段电阻丝R1、R2分别封闭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R1<R2),用玻璃管将烧瓶分别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要探究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选择装置 进行实验.(选填“甲”或“乙”)
(2)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A与气球C体积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小鹭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你对此的评价是 .
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A、水的表面积; B、水上方的风速; C、水的温度.
(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刘光军同学在实验室做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时,他发现分别将小石块和小木块放在同一个水杯中,小石块会下沉、小木块会漂浮.因此他就特别研究了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的关系,以下是他的实验过程: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
(2)在测量石块质量时,他发现往右盘中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他应移动 使天平平衡.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中装入50mL的水,把石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 cm3.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再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小木块的质量如图丁所示,用铅笔把木块刚好摁进水中,测量出小木块的体积为79mL,则小木块的密度为 kg/m3.
(5)刘光军同学把实验得出的小石块密度和小木块密度与水的密度进行了比较,而后又反复实验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初步得到了一个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