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2)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该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3)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
(4)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家事国事天下事
材料一: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9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一行有这么一段铿锵之话,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势力非但不深刻反省对邻国和亚太国家造成的战争创伤,反而变本加厉、一错再错,演出“购岛”闹剧,公然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缺乏国际法效力,激化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等。国际社会绝不能容许日方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日方应该悬崖勒马,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错误言行(9月19日 中新社)。
材料二: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关系进入“不惑之年”,但自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中日关系就持续徘徊在低谷。近来,日本政客和政府的“购买钓鱼岛”行动更像是一出政治双簧戏。日本右翼势力冲锋在前,日本政府潜伏在后。7月7日,野田政府称,目前正在与土地“所有者”交涉将钓鱼岛“国有化”,同时与计划购买的东京都政府展开协调。
材料三:习总书记想强调的是“中国不谋求霸权”这一外交基本路线。由于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对立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威胁论”重新高涨。或许他有意通过自己的声音宣扬中国的“和平发展路线”。
根据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1)材料一中《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是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等重要文件,举出近代中日战争的两个实例。结果分别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2)材料二所述“中日关系正常化”开始于哪一年?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对立形势日益严峻”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怎样?
(4)在对待中日关系上,你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更是重中之重。

(1)、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写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农业科技发明的名称及所在时期。
(2)、是他的发明解决了世界几亿人民的饥饿问题,举出现代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重大发明突破包括人物、发明名称及它们被赋予的称号

(3)、请按顺序写出以上四位人物及其重要贡献,并归纳他们的共同影响.
(4)综上所述,你有何认识?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廉政勤政中华之根。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请回答:夏商西周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五帝开创廉政先河,廉政文化传世后人。秦政始皇统一六国,严刑竣法惩治腐恶
-----先秦
隋文大帝一统天下,经济繁荣思想领先。贞观之治风清政廉,隋唐五代盖棺定论。
唐律立法反腐倡廉,唐诗瑰宝千年流传。朱门酒臭奢侈糜烂,路有冻骨末朝阴暗。
-----隋唐
(2)、请回答:在秦、汉、唐代各采取了哪些廉政措施?
(3)、学有所思,综上所述对你有何启示?请您为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献计献策?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一一高中人教版《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
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
(2)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少两例)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复兴之路》
请回答:(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