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复兴之路》
请回答:(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传单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口号
(1)这些传单和口号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出现的?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是什么口号?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
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
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请回答: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
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出身如何?
“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
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回答: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你了解陈独秀哪些主要事迹。
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
请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周总理1953年访问印度的情形,他当时提出了什么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图二中反映的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交往?他在中国停留的一周被称为什么?(2分)
(3)图三反映的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的情形,请问中国是在哪一届联合国会议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4)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写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最少写出三件)(6分)
(5)“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