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需差指某区域粮食需求量减去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总量。读“广东省粮食供需差变化图(单位:万吨)”。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表明1994—2009年间
| A.广东各地粮食一直短缺 | B.东翼缺粮最为严重 |
| C.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最大 | D.广东省粮食供需差持续上升 |
与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的相关度最小的是
| A.人口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增多 | B.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
| C.农业结构调整 | D.居民食物构成的变化 |
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表格: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蒸发量(mm) |
130.4 |
182.4 |
271.0 |
298.7 |
314.3 |
233.2 |
190.2 |
174.9 |
137.9 |
129.2 |
103.8 |
97.7 |
| 降水量(mm) |
3.O |
2.1 |
4.4 |
14.6 |
51.6 |
143.5 |
191.4 |
177.0 |
137.6 |
49.1 |
15.2 |
3.4 |
(1)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2)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
(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
(4)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下图表示“古代早期长三角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古太湖的成因最可能是
| A.冰川侵蚀形成低洼地,积水成湖 |
| B.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盆地,贮水成湖 |
| C.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天然堤坝,围海成湖 |
| D.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积水成湖 |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A.② | B.① |
| C.④ | D.③ |
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
| A.1970年 | B.1910年 |
| C.2010年 | D.2005年 |
古代聚落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下图为考古发现的我国某河谷不同时期聚落和农业生产状况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 B.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
| C.河流泥沙淹埋 | D.环境污染 |
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状况,下列时期中该地区气候最湿润的是
| A.距今6000~7000年 | B.距今4000~5000年 |
| C.距今1000~2000年 | D.距 今3000~4000年 |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5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 A.③ | B.② |
| C.① | D.④ |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 A.气温:暖→冷→暖 |
| B.气压:低→高→低 |
| C.降雨:晴→雨→晴 |
|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
关于图示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
|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
|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
|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