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所示的激素调节体现了_______机制,①过程发挥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2)B图中突触在传递信号时,信号的转换形式是 ;兴奋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抗原多肽”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特定抗原,它将被直接呈递给___________,并刺激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4)D图中X代表的刺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被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该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一个家族中常染色体上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分析回答:
⑴. 7号基因型是,8号基因型是。
⑵.3号和6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⑶.8号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⑷.要保证9号所生的孩子不患此种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每空1分,共10分)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1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4)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
(每空2分,共16分)据图回答下列题目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原因是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相同、不相同)。
(每空2分,共18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A是酶。B是。C是具有性状的幼芽。
(每空2分,共20分)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Ⅰ. 看图分析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a.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
b. 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Ⅱ.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3)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
(4)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