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胜利,凝聚同仇敌忾的力量,也见证守望相助的情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二 某战役主要战绩表
战役时间 |
战斗次数 |
毙伤俘日伪军数 |
破坏交通线 |
拔掉据点 |
3个半月 |
1 800多次 |
4万多人 |
2 000多千米 |
近3 000个 |
材料二 苏联承受了敌人最沉重的打击。纳粹分子向这里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集结了全部的兵力。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这些战役中的参战部队和设备的数量都是史无前例的。
——普京在纪念俄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在反法西斯中国战场上空飞翔着的,不仅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也曾有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同仇敌忾中,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筑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任仲平《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
(1)图一、图二反映了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2)俄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分子”全面挑起二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
(3)请概述材料体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一一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包含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他统治期问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3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1分)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一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一《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入仕,是l 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它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施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根据材料,请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改革中最早获得成功的是哪里?
(2)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是什么?
(3)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前是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观点得到谁的支持?它否定了什么错误观点?
(2)材料二包括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的会议中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