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
(2)
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