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忠亮重:敬重 B.事觉,来谢:感谢
C.种菜自赡:供养 D.以强弱陵:欺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宗庾廞尝酒忤澄 B.汝辈敢妄动
遣掐其鼻卿欲
C.留屯沌口 D.古狂也直

逆折舒                           舜置敢谏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舒“忠亮”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深 虑 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①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②。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注:庶孽:兄弟子侄祚:帝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区区:拳拳,形容诚挚的样子。
B.晋之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警戒,借鉴
C.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寻找
D.其于治乱存亡之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先兆、预兆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B.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C.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D.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2)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兵东定三秦引:率领
B.汉王失军遁去数:数落
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和睦
D.臣死不矣恨:遗憾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河《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3)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性来类比什么道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关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