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坚强团结、共同奋斗,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共同享有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谱写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唱响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赞歌。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保障和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新疆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新疆加快优势资源转化以及私营及合资资本的不断引进, 2014年一季度新疆非国有资本投资占到46%。新疆高度重视将发展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把人民生活富裕作为发展中第一位考虑的问题。新疆自治区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气东输”等工程;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作为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点省区,新疆已经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向西开放的前沿。
(2)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天新疆的经济发展与建国前新疆的经济发展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这种不同。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氏族制度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图

材料二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多种途径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2010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政治透明等方面逐步得到落实。
请你对材料一中四幅画集中反映的政治现象加以简要说明。
材料二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温总理说“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材料二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幸福环境。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有人认为,当前增强广东人的幸福感最根本的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材料三作为服务于“平安广东”和“幸福广东”的有力保障,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在全国率先提出2012年要组织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内涵的“三打两建”、建设幸福广东的活动。 “三打两建”作为保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是确保广大企业加快发展、平稳度过当前经济难关,确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保障。
结合材料一,用财政的作用说明政府部门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有人认为,当前增强广东人的幸福感最根本的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结合材料二,用经济知识评价此观点。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广东省政府为人们创造幸福环境的依据。

阅读以下材料,关注社会热点
材料一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污染物控制项目实现与国际标准“低轨”相接。我们知道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少空气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企业和个人不断努力,控制PM2.5将不再是问题。
材料二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就是民意,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意是决定改革方向的基点,改革的需求来自民意,改革的方案征求民意,改革的实施纳入民意,改革的成效民意检验。
根据材料一,用企业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不断努力,控制PM2.5将不再是问题。
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体现民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时下,一些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缺敬少行;对琴棋书画等文化瑰宝及清明、端午等民情风俗不感兴趣,却盲目沉溺于美国大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习俗,津津乐道于占卜算命、烧香祈福和帝王文化。
材料二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我国只占到2.6%。
材料三 2011年1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缅甸慈善义演。演出在如梦如幻的芭蕾手语诗《我的梦》中拉开序曲,聋人舞蹈《千手观音》、缅文歌曲《外外赛赛》、京剧《三岔口》及合唱《天下一家》……演出在乐观的手语诗《生命永恒》中圆满结束。中国残疾人艺术家们,以震撼心灵的表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向困难屈服的尊严,诠释了生命的伟大、顽强和美好,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残疾人艺术家们的国际视野,深深征服了缅甸观众。
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
阅读分析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结合材料三,运用创新意识哲学知识,说明文化单位如何推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造成内涝
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
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
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
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不少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德国推广的“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中,日本和德国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辩证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