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欧几乎没有城市...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欧开始出现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这些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及其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至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6.5%。
——《世界城市化进程》摘自《政策》2001年10期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开始的原因。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修城筑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86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只有10.6%。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1949-1957年城市化恢复发展时期;1957-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时期;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不前时期;1979-2002年城市化稳步发展时期。
——摘自《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现状及对策》吴艳玲《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6期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66-1978年我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原因。
材料四:中新社北京2011年6月23日电 最新出炉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提出,在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调”、“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等5方面挑战。
(4)根据所学知识,请任意选择一个材料四中报告所提的挑战,谈谈你的应对建议。
说说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统治面临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产生了洋务派,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兴起了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见下图)
(2)根据两图,分别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不值得肯定。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列举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5)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农业生产不断得到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农具和耕作技术上出现的主要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分析,它是哪次改革的措施?
(2)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试分析改革成功的原因。从改革者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