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F e C l 3 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F e C l 3 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F e C l 3 溶液,如图观察到,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30% H 2 O 2 溶液的体积(mL)
2% F e C l 3 溶液的体积(mL)
加入 H 2 O 的体积(mL)
反应的时间(min)
生成 O 2 的体积(mL)
1
5
x
20
5
V1
2
10
3
15
y
V2

表中 x = y =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V2(填">"、"="或"<"),说明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纯碱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实验与探究】李明参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反应;
(2)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和含有相同的 C O 3 2 -
【拓展与应用】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A. N H 4 N O 3 B. C O N H 2 2 C. N H 4 H C O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 C a C l 2 C a O H 2
猜想二:溶质是 C a C l 2
猜想三:溶质是 C a C l 2
【查阅资料】
C a C l 2 溶液呈中性;
②有关的化学反应:
a.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a O H 2 + 2 H C l = C a C l 2 + 2 H 2 O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a 2 C O 3 + 2 H C l = 2 N a C l + C O 2 + H 2 O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a 2 C O 3 + C a C l 2 = 2 N a C l + C a C O 3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2)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生成。于是可以确定成立。
【交流与反思】
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填序号)
A.锌粒 B.紫色石蕊溶液 C.二氧化碳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 B a 2 + 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记录和解释】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硫酸钡;Ⅱ.沉淀只有碳酸钡;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写化学式).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 C u S O 4 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 N a 2 C u ( O H ) 4 ]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
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少许 C u ( O H ) 2 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猜想一错误

猜想二正确

【结论与反思】
(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 N a 2 C u ( O H ) 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 C O O H ;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Ⅰ:该气体是 C O 2 ;猜想Ⅱ: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 B 的作用是;

④实验时装置 C 中的现象是;

⑤实验时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 苏打水 B. 肥皂水 C. 食醋 D. 氨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