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请回答:
(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主要还有哪些人?
(3)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长江中下游地区资源丰富,但其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很长时期的积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誊的人
材料二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六朝(“六朝”是指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剑康今南京)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今南昌地区一带)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二所述的发展变化对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阅读下列材料:
展区一:地理篇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西汉政府是如何管理西域事务、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的?(3分)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哪幅图片的主人公有资格获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2分)
展区三:文物篇

(3)上图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1分)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着一座孔子哦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根据材料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是清朝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令的内容,这场变法史称什么?这场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被概括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
(3)依据材料三,“第三次革命”是以哪次重要会议作为开始标志的?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