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族团结篇】
【材料--】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3分)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2分)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2分)
(6)今年正值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7)结合图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分)
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1)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指出:没有现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
——现代文明。
材料三 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其顺乎自然的发展已经持续了这许多年,产生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
(1)阅读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对国王权力的认识,并说明其与近代英国君主权力的本质区别。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的贡献。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