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以《过热的艺术培训》进行了报道:家长望子成龙,学生寒假学艺忙,各类艺术培训,盲目跟风成效低。眼下,各地学校都已进入假期,这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但是,本该放松身心、享受一下自由快乐的孩子大多数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学舞蹈、画素描、弹钢琴、练书法……一系列的艺术培训又成为他们新的学习负担。据长春市有关部门统计,寒假期间,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报名参加了艺术培训……参加艺术培训,寻求考试捷径,目前这种现象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有许多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也把学生学习艺术专业当作了升学的“法宝”。
(1)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2)有人认为,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你的观点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4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2)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角度谈它为什么能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10分)
材料一:《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该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 “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三位同学对此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济回报高等特点,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
材料二:振兴京剧是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2) 请你就如何化解京剧进课堂所遇到的尴尬局面,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