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古代灿烂辉煌篇】
(1)"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重要商路,更是文明交流之路。请列举一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文化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写出他最远到达的地方?
【近代 自强雪耻篇】
材料二 中国政府5月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强调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5月27日新华网
(2)强国必先强军。一百多年前,洋务派为实现强国之梦筹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请列举一例。除此之外,洋务派在军事方面还有哪些努力?近代哪场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的民族耻辱?
【现代 大国崛起篇】
材料三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3)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亚非等国的支持下,中国于哪一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四 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4)为了"把自己的事办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材料五
----数据源自钱胜《上海浦东经济发展的20年:成就、经验与未来》
(5)读图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浦东新区20年经济发展状况。浦东新区作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六 大国兴衰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6)综合上述材料,为提升综合国力,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阅读材料:
材料一: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中主要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得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它在大革命中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恩格斯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逐渐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2)材料二的“大革命”中颁布的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文件是什么?(1分)
(3)法国资产阶级颁布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什么?
(4)除“大革命”外,请你写出两例世界近代史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战争)。(2分)它们共同的性质是什么?(1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进行探险活动的动机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这次航行的路线?
(3)谈谈这位航海家的探险活动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
——《独立宣言》
材料三: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文艺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当时哪一个阶级的愿望?
(2)材料二与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3)你如何看待《人权宣言》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自序选(梁启超)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请再分别写出一位两则材料述事件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你认为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1岁的关天培决意为国牺牲,与家人做了诀别,把多年积蓄的财产分赠给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带领将士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最终壮烈殉国。
材料二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三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材料四如图
(1)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较量中壮烈牺牲的,这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采取了何种策略?
(3)材料三中的“他”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中对洋务运动起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战役?
(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