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
|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50米以下,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东北平原 | C.华北平原 | D.山东丘陵 |
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
|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
|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内蒙古高原 |
| D.雪山连绵是云贵高原山地景观 |
图是我国四个省区图,读图回答36~37题。
四图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位于地势第三阶梯的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5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
|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
|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
|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
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 A.一直顺水航行 |
| B.以逆水航行为主 |
|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
| D.先逆水后顺水 |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28~30题。
P地的气候特点
| A.全年温和湿润 | B.年均温在0℃以下 | C.全年高温多雨 |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
七月Q地比P地
| A.人口密度大 | B.黑夜时间长 | C.日出时间相同 | D.平均气温高 |
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填海造陆 | B.地震频繁发生 | C.冰架崩裂及消融 |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