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卷.31)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探究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甲、乙两组,每组至少取3只青蛙。
甲组:青蛙+注射物质X溶液(用青蛙的生理盐水配制,即0.65%NaCl溶液)
乙组:青蛙+注射 0.65%NaCl溶液(青蛙的生理盐水)
(2)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观察值的记录并求每组的平均值。
(3)适宜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①实验目的: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重组质粒中至少含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原理是。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11分)燕麦果实的果皮与种皮紧密结合,属于颖果。颖色(颖果的颜色)的遗传受两对基因(A、a和B、b)的控制,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B存在
(AB或aaB)
A存在,B不存在
(Abb)
A和B都不存在
(aabb)
颖色
黑颖
黄颖
白颖

(1)基因型为Aabb的黄颖植株,在花粉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通常可能是。请利用此植株用单倍体育种法快速培育出纯合黄颖植株,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育种的过程,并作简要的说明。



(2)为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现选取纯合黑颖植株(基因型为)与白颖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如果观察到F2中黑、黄、白三种不同颖色品种的比例是,则表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定律。
(3)右图表示燕麦颖色遗传的生化机理。酶x、y是基因A(a)或B(b)表达的产物,可推断酶x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4)该燕麦种植多年后,由于基因突变而不能产生相应的酶。经推测该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翻译至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或者是

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

(1)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人占有营养级。
②水生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结构。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④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
⑤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2)该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
(3)若水葫芦入侵该池塘,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这种增长方式属于

2011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树突状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树突状细胞因为伸出类似于神经细胞树突的小突起而得名。它是一种免疫细胞,能够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人类能科学地和卓有成效地利用这些细胞和其它成份,控制感染性疾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刘尚勤
(1)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该培育的成功体现了

(2)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并激活T细胞来诱导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其类型包括
(3)树突状细胞还起到体内的免疫监视作用,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这种吞噬过
程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形成的吞噬泡与(细胞器)融合,可将吞噬泡中的抗原降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