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卷.28)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将氨基酸合成肽链的场所是[④]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⑥]________________。
(4)可以利用酵母菌酿酒,此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序号)。
(5)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14分)图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Ⅱ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 可判断为色盲症的是病;而另一病则属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2) Ⅱ6的基因型为。
(3) 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如果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能否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为什么?。
(4) Ⅲ13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I代中的。
(12分)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还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
(2)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其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物质的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点与乙图中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相同,此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2)限制乙图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3)在甲图曲线中,可用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用S1、S2、S3表示)
(4)如图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水滴位置在X。
恒温30 min后,将针筒容量调至0.6 mL,水滴位置恢复到X。
若以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mL/h,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 。
2006年12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荧光猪”。“荧光猪”即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具有很高的基础研究价值,它的培育过程操作如下:
①从一种水母中提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经处理后导入到体外培养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
②从成纤维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到成熟的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细胞。
③体外培养重组细胞成转基因胚胎(由4~6个细胞组成的胚)。
④把转基因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猪的子宫中。
⑤母猪怀孕114天,产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培育过程完成下面的“荧光猪”培育技术流程图。
(2)步骤①、④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称为和技术。
(3)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用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用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实际是通过技术来实现的。
(4)步骤③里,由1个重组细胞培育成4~6个细胞的胚,主要通过来实现的。重组细胞最终能发育成动物个体的内在原因是。
(5)如果希望大量培育“荧光猪”,可在第④阶段,先通过技术获得多个胚胎后,再进行移植。
(6)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母猪)与普通公猪交配怀孕后,成功产下了11头猪崽,但只有部分猪崽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试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