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
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准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
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白人。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
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
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引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
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
必须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加以抵制。
——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
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解放
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
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4)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作何评价?

朱熹说:“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认为正确吗?请以小论文的形势说明的你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6分)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2)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置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置上有何体现?举一例说明。(4分)
(3)你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弊端?(2分)

下面展示的四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时期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图中的齐、鲁等国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同时,齐、鲁等国的国君们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2)图二、图三、图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行政区划制度?
(3)中国古代行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
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
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6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