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北京卷文综3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学发展演变的异同。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
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麥當勞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
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
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
西學、洋錢
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回答相关问题。
(1)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乙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丙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上述模拟情景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1分)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请回答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确信,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所以我相信,按照我的选择并经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是我引以为慰的。
——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二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请回答:
(1)应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这句话的含义?华盛顿提出退休要求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这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三的观点。(6分)
(3)华盛顿、克伦威尔人生轨迹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人宁愿让他们的国家在一场摧毁欧洲的大灾难中灭亡,而不愿做出重大让步……我们的文明是由欧洲文明融合而成……我们不能坐视欧洲文明走向末日,而不做出阻止它的毁灭的最后努力……为了促成希特勒的另一次胜利而出卖一个小国。我将毫不犹豫接受责骂。
——摘自美国驻巴黎大使布拉特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材料二当我想起那4年可怕的战争,想到700万年轻人没有能享受青春年华、1300万人死亡和伤残以及那些身为父母和儿女的人所经受的折磨的时候,我坚信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正是这些想法使我感受到,我的首要职责就是尽力避免在欧洲爆发大战。
——摘自张伯伦《寻求和平》
材料三我们已经论证了一个民主国家和一个极权国家之间达成圆满协议的可能性,我本人真不明白,为什么不该重提这种经验呢?
希特勒先生曾提签一项海军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德国舰队将被限制在一个双方一致同意的水平上,同英国舰队在数量上保持固定的比例……它表明德国和我们自己有可能在对于双方都生死攸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2)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3)阐述上述二人观点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3分)
(2)在《人权宣言》封面上方的中间有一只“理想的眼睛”,光芒四射。谈谈你对设计者寓意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二:《自由引导人民》是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反映的是法国1831年“七月革命”的史实。画中高举三色旗的是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形象,她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1831年5月1日,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不久这幅画被政府收购,不再展出,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
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政府在卢森堡宫展览该画。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到卢浮宫永久性展出。
(3)这幅画的命运反映出法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什么特点?民主力量为什么能最终取得胜利?(6分)
(4)两则材料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