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年浙江卷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4分)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2分)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4分)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台湾,因为国民党当局同情明朝郑氏之“正统”意识型态,所以施琅长期得到负面评价。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相同的汉奸卖国贼。在反对大陆的人眼中,施琅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
——百度百科《施琅》
材料二康熙帝任用施琅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最后,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驻防。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上下对施琅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说你对施琅的看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索里尼后来承认:“如果国联当初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等主要战略物资。英国与荷兰等国也采取一致行动。这无异于给日本的经济套上了枷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
材料二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
——百度百科《第四次中东战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所采取的不同经济制裁政策,并分析各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的行动所造成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