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选自《涉史随笔》)解释加点的词语。
(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翻译下列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朝服衣冠 ②王之蔽甚矣
③时时而间进 ④莫不私王翻译下列各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牺牲玉帛 牺牲:
小大之狱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摘取原文填空(每空最多不超过10个字)
曹刿担心“”所以主动求见鲁庄公;他认为只有“”之时,才是下令击鼓进军的最好时机。曹刿看来,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据此,请你预测当今世界那些蠢蠢欲动的战争挑衅者的最终结局。
阅读下面文言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自非亭午夜分( )⑵沿溯阻绝( )
⑶或王命急宣( )⑷每至晴初霜旦(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之美,举世闻名,读罢此文,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请你根据本文第四段内容,仿照示例,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三峡的树美,你看那绝壁之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曲体向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三峡的____美,你看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世隶耕()②父利其然也 ()
③或以钱币乞之()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不能称前时之闻 | B.忽啼求之 | C.余闻之也久 | D.借旁近与之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①余闻之也久②即书诗四句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2)腰 白 玉 之 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2)主人日再食()
(3)右备容臭()(4)缊袍敝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宋濂的求学意志,那是“”。(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链接】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