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到:“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党的探索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从此,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2)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3)1979年,我国在农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CNN记者专访谈
(4)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请回答:
(1)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决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包括哪些国家?
(4)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近现代以来,曾有无数欧洲人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探索。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曾有思想家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请结合材料一的两段论述说说拿破仑为统一欧洲所做的努力。
材料二 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利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2)材料中所谓“德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践行这种“精神”,完成统一欧洲之梦,希特勒是如何做的?
材料三:

(3)据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在此思想意识引领下,战后欧洲人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图二中的环状结构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近年来,中日关系又被推上风口浪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中国抗击的是日本的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两次战争有什么的结果如何? 从两次战争中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摘自新华网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不但没有反省战争罪行,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中日摩擦,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继往开来时,往往是思想先得以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所陈述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对以后哪个朝代最先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 上述思想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分析图片,回答问题:

(3)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解决了哪一错误思想的影响?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片二中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一次讲话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