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将一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并把瓶口密封,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放到光下照射。

(1)不久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棒伸入袋中,火柴棒又复燃了,说明袋中__   _ __增多了,这是植物进行__________的缘故。
(3)第二天早晨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棒,火柴棒立即熄灭了,说明袋中_________增多了,这是植物进行  ____的缘故。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
(5)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有机物(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
(6)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
(7)在图二丁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下图甲、乙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2)图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是
(4)图乙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5)甲图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图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填字母)
(7)能从图丙中b之间通过的物有:等。
(8)与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静态模型相比,图丙中模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它们是

为了探究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甲、乙两组,每组至少取3只青蛙。
甲组:青蛙+注射物质X溶液(用青蛙的生理盐水配制,即0.65%NaCl溶液)
乙组:青蛙+注射 0.65%NaCl溶液(青蛙的生理盐水)
(2)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观察值的记录并求每组的平均值。
(3)适宜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①实验目的: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重组质粒中至少含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原理是。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11分)燕麦果实的果皮与种皮紧密结合,属于颖果。颖色(颖果的颜色)的遗传受两对基因(A、a和B、b)的控制,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B存在
(AB或aaB)
A存在,B不存在
(Abb)
A和B都不存在
(aabb)
颖色
黑颖
黄颖
白颖

(1)基因型为Aabb的黄颖植株,在花粉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通常可能是。请利用此植株用单倍体育种法快速培育出纯合黄颖植株,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育种的过程,并作简要的说明。



(2)为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现选取纯合黑颖植株(基因型为)与白颖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如果观察到F2中黑、黄、白三种不同颖色品种的比例是,则表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定律。
(3)右图表示燕麦颖色遗传的生化机理。酶x、y是基因A(a)或B(b)表达的产物,可推断酶x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4)该燕麦种植多年后,由于基因突变而不能产生相应的酶。经推测该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翻译至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或者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