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家庭头发(卷发、直发)遗传特点调查后,绘制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小甜是直发,而妈妈是卷发,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在右图某家庭头发所绘制的遗传图谱,你可推测出小甜的基因组成是       ,爷爷、奶奶的基因组成都是       
(3)小甜的爸爸是独生子,根据“单独二孩”政策,如果再生一个小孩,为卷发的可能性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磷酸、脱氧核糖、[ ]
(2)“4”的称为
(3)复制该DNA分子片断需要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本图中代表遗传信息。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L -天冬酰胺酶,它能将 L -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 L -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 + L -天冬酰胺酶 + 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特性;表中①应为;对照组细胞内 L -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母亲的基因型是(用 Aa 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概率是(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一条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此导致正常 mRNA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 DNA 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要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 ACUUAG ┄",则基因探针序列为;为制备大量探针,可用技术。

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0→ a ,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 ,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 T )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 t )、非糯性( G )与糯性( g )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 EMS 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EMS 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 F 1 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 1 中选择表现型为的个体自交, F 2 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 F 2 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将其和农杆菌的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连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