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读下面两幅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各年代副高脊线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60年代持续偏北 B.70年代各年基本不变
C.80年代总体偏南 D.90年代累积偏移超过2000千米

下列说法和X年相符的是

A.3-4月雨带位于长江流域 B.浙江省梅雨到来推迟
C.6月夏季风偏弱 D.8月长江防洪形势严峻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愿意及时充分解决

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只在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当代,人们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

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千米。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问题。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造成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的结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