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 顾野有麦场
② 其一犬坐于前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 ,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
B.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蜀之鄙有二僧 |
C.吾欲之南海,何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D.恐前后受其敌 |
屠自后断其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③,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②中:内廷中。③体:体范,规矩。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以怪之矣
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3)翻译下面句子。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4)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
(2)画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B.富贵不能淫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
C.让之死固忠矣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D.及观斩衣三跃 |
及鲁肃过寻阳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
溪深而鱼肥 |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
D.观其漆身吞炭 |
其真无马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4)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谆谆然而告之曰
(5)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
【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廷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潮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换。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②相顾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④二三子不得寐
(3)下列加点间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顾 |
辍耕之茶上(《陈涉世家》) |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 |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山风飒然而至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D.因追忆之 |
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