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 (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3)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 (填标号)。
(5)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6) _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研究表明,工程细菌A是一种某新型抗生素的高产菌,但A细菌为4-羟脯氨酸(一种罕见氨基酸)缺陷型,这种氨基酸是合成该新型抗生素的酶所必须的。科学家发现另一种异亮氨酸缺陷型细菌B能够合成4-羟脯氨酸。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种新型抗生素成为企业家的梦想,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感方案:
方案一:将细菌A、细菌B混合培养
方案二:将B细菌中控制4-羟脯氨酸合成的基因转入细菌A
方案三:将细菌A、细菌B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回答:
(1)方案一主要利用了细菌A、细菌B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的关系
(2)从微生物的营养角度看,4-羟脯氨酸是细菌A的
(3)在方案三中,某同学提出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是:将经过细胞融合处理的细胞培养在缺4-羟脯氨酸和缺异亮氨酸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增殖的细胞。该方法合理吗?说明理由或改正。
(4)比较上述三种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那一个?为什么?
人体血液的pH浓度变化范围很小,只能在7.0—7.8的范围内变化,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1)因为人体血液具有的作用。
(2)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原因是。
(3)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
(4)简析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人每天都必须摄人一定量的蛋白质,但世界上目前面临粮食危机,食物蛋白质短缺十分突出。因此,人们在不懈地寻求蛋白质资源,推广新兴农业,培育高蛋白谷物。大豆、花生等高蛋白作物正被大量种植。另外,利用微生物作为蛋白质生产工厂已获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单细胞蛋白(singlecellProtein,SCP)的开发,它是指“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的微生物。250kg的牛与250kg的微生物比较,牛每天能产生200kg的蛋白质;而在同样时间,在理想的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理论上能合成25000Kg的蛋白质。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甲醇、乙醇等能源物质和稻秸、蔗渣、果核、柠檬酸废料等有机废料生产SCP供人食用。SCP可补充人和动物的蛋白质需求,在人的饮食中,SCP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以改善食物风味,并可代替动物蛋白。但是由于人体不大容易消化核酸,而微生物含有较多的DNA和RNA,核酸代谢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可能导致肾结石或痛风。因此,单细胞蛋白产品在食用前要先加工去除大量的核酸。
(1)人为什么每天必须摄人一定量的蛋白质?
(2)为什么选用微生物来生产SCP?
(3)以有机废料生产SCP更具发展潜力,为什么?
(4)人体不容易消化核酸,从消化系统方面看是因为_________;从核酸本身看是因为_______
将萌动的几粒小麦子纵切开,露出种子的胚乳和萌动的胚,首先将这些切开的小麦种子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0.1 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几分钟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用碘液处理切开的种子。问:
(1)用亚甲基蓝处理并用蒸馏水冲洗后,被切开的萌动的种子中,你预期胚的颜色是色,理由是。
(2)用碘液处理后,你预期种子中胚乳部分的颜色是色,理由是。
右图为甲病(斜线条)和乙病(竖线条)的遗传系谱,其致病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已知两致病基因,一个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个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发现9号个体的父母均患乙病,但其外祖父正常;12号个体两病兼发。回答:
(1)乙病的致病基因(填A/B/a/b)位于染色体上。
(2)6号个体为杂合体的机率为
(3)11号个体各种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4)11号个体与12号个体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机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