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根本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
①共和制 ②联邦制 ③三权分立 ④黑人奴隶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创立陶片放逐法 |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
C.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