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下图中的虚线
(1)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1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 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 2万亿元。信息消费前景无限,促进信息消费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钩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网络恶意程序和病毒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些恶意程序和病毒主要通过手机应用商店、论坛、下载站点等等进行传播,达到不正当目的,包括恶意扣费、信息窃取、远程控制、资费消耗等行为,严重损害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有专家指出,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整合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也需要网民承担社会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释“促进信息消费是既稳增长又调结钩的重大举措”。(9 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维护网络安全应承担怎样的责任。(7分)
材料一 2011年7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坚定不移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发展史。90年来,我们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2012年11月10日,正在北京出席党的十八大户解放军代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说,“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中国正按照这样几步开展航天计划:第一步是通过神五、神六把航天员送上大空再平安返回。第二步是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目前正处在这一步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明年“神舟十号”完成任务,我们就基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下一步是发展天宫二号和三号,掌握空间实验室技术和货运飞船技术。第三步是2020年掌握空间站技术,即长期载人航天和大规模开发大空资源的技术。中国航天工程是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的,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科学攻关、勇于探索的结晶。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在航天技术上不断进步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8894.38元。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
材料二:务工与务农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收入扩大的重要因素。最高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88.9%,务农农户占比11.1%;在最低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17.5%,务农农户占比82.5%。报告指出,中国农民过去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在改革初期通过均分土地、土地流转来缩小差距。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务工,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加强调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发展现代农业防止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
材料三:除日常消费外,教育支出、人情支出和医疗支出成为农民支出的主要内容,成为农民支出的“三座大山”。2011年农民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2.42%,医疗支出占9.95%,而人情支出则占12.27%。人情支出3092.51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95%,医疗支出2506.86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28%。而教育支出规模更大,人均教育支出达1518.63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17.79%。
(1)请分析材料一中表达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