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美国国会众议院2010年3月21日深夜通过历史性的医保改革法案,实现奥巴马总统的头号施政目标,使美国向“全民医保”迈进一大步,这是美国社会福利制度45年来最大的变革。以下对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②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