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蓝是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
【APEC蓝希望—现实】“APEC蓝”连同2008年北京的“奥运蓝”,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同一个道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的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虽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空气污染问题。
(1)根据材料,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分析“APEC蓝”能从希望到现实的原因。
【APEC蓝 特殊—常态】我国北方历来秋冬多雾霾,但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的,通过种种努力,这种特殊蓝可以变为常态蓝。
(2)特殊蓝变为常态蓝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做?
【APEC蓝 区域—整体】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它的实施有望能实现北京乃至全中国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当然,要留住APEC蓝,更离不开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3)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以“留住APEC蓝,从我做起”为题,发出倡议。倡议中至少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新格局,富有张力和包容性,呈现八面来风的开放态势,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共建,牵手联袂走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之路。对国内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走出去”的最佳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
材料二:“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2)用文化生活知识为“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提2条建议,并分别说明其依据。
答案示例:
建议:联合开展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依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将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阅兵式等纪念活动,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向51个国家发出邀请,截至8月25日除日本、菲律宾外49个国家接受邀请,表示将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出席我国阅兵式。
(1)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49国接受邀请参加我国阅兵式的原因。
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8月14日发表了“战后70周年谈话”,谈话中安倍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暖昧,回避直接道歉,缺乏诚意,招致许多亚洲国家的严辞批评。我国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尊重事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强调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是为了面向未来,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进行哲学解读。
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江苏经济与全国一样,步入经济转型的新常态。2014年,我省经济结构趋优、质效向好,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江苏经济转型成就
材料二:区域共同发展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此,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科学推进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同城化发展的格局。
材料三:为加快对接宁镇扬同城化,扬州市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等新兴产业,打造生态城市,托起民俗文化。
(1)试分析材料一中“江苏经济转型成就”的经济学依据。
(2)有人认为:同城化发展要有差异性,每个城市发展都应有自己发展的侧重点。请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这个观点。
(3)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加快对接宁镇扬同城化中,政府应有何担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民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