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民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材料: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人民日报 》载文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在成为新常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正在成为新常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正在成为新常态。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商务保持了高速增长。
下表2007-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情况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交易规模(亿元) |
560 |
1300 |
2600 |
5141 |
8019 |
13205 |
18600 |
增长率(%) |
112.9 |
132.14 |
100.00 |
97.73 |
55.98 |
64.67 |
42.8 |
材料: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吸引了很多喜欢追赶潮流的年轻人,但由于网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卖家虚假宣传、交货延迟、退换困难、竞拍违约等,导致网购投诉率也大幅上升。
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网店经营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已成消费时尚。从化妆品到食品,从建材到家具等的生产都已逐步引入了“无添加”的绿色理念,研发“无添加”绿色产品。甚至一向以色彩绚丽作为卖点的涂料产品都加入其中,比如某商品“无添加”系列墙面漆,采用了“无添加净化高科技”,在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为添加甲醛、苯及其他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扩大市场占有率、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某市出台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本市“十二五”规划的空间布局,做好总体规划;依托该市的工业特色,围绕服装、阀门等行业规划好专业市场,围绕绿色、健康主题开发“一日游”、“二日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塑造良好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优化全市的法制、治安环境,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平安、和谐、愉悦的投资消费环境;围绕培育消费热点,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等领域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体现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哪些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请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 “书香社会”的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