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戴之若神明。西川帅纽邻重取兵千余人,吏畏其威,莫敢申理,隶凤翔屯田者八百余人,屯罢,兵不归籍。会签防戍兵,河中浮梁故有守卒,不以充数。悉条奏之,帝可其请。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八十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搒诬服,狱具掠:拷打 B.国之存亡,自有其责者! 任:承担
C.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供养 D.付后人,传之无穷畀:赐予、给予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B.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世祖问到祖宗法度不能完全实施时,他将开创国家大业比作制造银盘,要选良匠按规矩制成,再由谨慎厚道之人掌管。
C.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在回答金以儒亡这个问题时,他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
D.张德辉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老人都不远数百里来看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2) 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及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①此处指陆羽的塑像。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间,羽伶师署:官府
B.与人,虽阻虎狼不避也期:约定
C.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
D.岂尝镜水之鱼徒:仅仅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
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羽野服挈具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命奴子钱,羽愧之
嬴而不助五国也
D.与皎然上人忘言之交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B.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C.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D.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3)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兹六年矣覆杯水坳堂之上
B.屡为之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就死木欣欣向荣
D.罪大恶极臣敢上璧

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晏如:安然,平静
B.性刚烈,有不可之志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之假: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之曰数:计算、查点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梁、晋争天下为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为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注:守捉,以少量兵力驻守。)(摘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彦章妻子归太原之:到,往……去
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宿将:有经验的老将
C.与凝协力之倾:倾力协助
D.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全活:保全,使……活下来

下列句子分别表明王彦章“骁勇善战”和“忠义守节”的一组是()

A.① 斩其使者以自绝② 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B.① 事急矣,非彦章不可② 臣身不用,不如死
C.① 非守殷敌也② 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D.①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② 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叙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能。
C.王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王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被俘后,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至,不碑所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不问。 宥:宽恕 D.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 )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4分)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