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下图所示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行。贵阳至广州的列车运行时间缩至4小时左右。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

-----腾讯新闻网
材料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示交通工具的最初发明者是谁?什么机器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请列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势不可当,它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布满着荆棘和刺从。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追溯历史】



达·伽马航线



表白伦航线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可追溯到16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见右图:


(1)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中信息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一图示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材料一图示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地理大发现”中,美洲大陆发现者是哥伦布。()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开辟了欧洲到东方的新航路。()
③达·伽马第一个找到了欧洲直通亚洲的新航路。()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刺激了欧洲殖者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掠夺。()
【走进历史】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页上完成表格内容,并在表格的相应地方填入上述几项发明编号。
(3)依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学以致用】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常常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4)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对此,你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据材料材指出“铁幕演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担负起未来的责任”采取的的主要行动。
材料二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着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2)材料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目的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

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欧洲也经历了“兴起-崛起-衰落-复兴”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16世纪,为欧洲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是因为三大革命。请指出这三大革命并就三大革命成果各举一例。
(3)20世纪,欧洲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灾难之后,基本失去对世界的霸权。两次灾难是什么?
(4)为振兴经济,避免历史惨剧重演,西欧国家成立的区域性组织是什么?此组织在当今经济格局中有何重要地位?

读史有感题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从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强大后的欧洲却把中国变成了殖民地。
(1)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中,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是什么?
(2)四大科技发明先后传入欧洲,其中起桥梁纽带作用的是什么人?他们还曾经是西汉哪一条陆路的主要商旅?
(3)在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其中一项为欧洲航海家的壮举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项揭开了军事上的革命的序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这里的“壮举” 、“革命”分别指什么?
(4)19世纪欧洲的创新发明敲开了腐朽的大门,结束了清朝的什么外交政策?开始了中国历史的哪段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你从古近中外综合国力变化的史实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