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
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
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
凤凰网评论说,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轮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体现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 B.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C.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其能掀起人心于一时者大抵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 下列口号与此不符的是
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C.“打倒孔家店!”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