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 )
①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②指出政治需要损害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③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④说明古代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贾谊·治安策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 B.推恩令 | C.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 | D.刺史制度 |
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形成鼎盛局面。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 B.编户齐民制度 | C.察举制 | D.刺史制度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秦统一全国的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 B.秦国国富民强而六国衰落 |
C.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加强 | D.秦始皇雄才大略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