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中外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隋朝开修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重视吏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局面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终于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下册》
(1)A: B: C:(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朝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美法联军又在约克镇击败英军,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1789年根据宪法进行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北方和南方的矛盾无法调和,南北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北方一再失利。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迅速扭转了战局。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3)D: E: F:(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对美国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件。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讲话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在党“十六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行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2)香港曾被哪国割占?我国何时收回香港、澳门?
(3)1987年,海峡两岸骨肉分离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导致这一“隔绝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位老人”指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指什么?
(2)“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其中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什么?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请你谈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二例变化来回答)。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曾出现过两次盛世局面,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唐朝与天竺、日本交往有何典型事例?
(4)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2)图1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图2是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写出该画的作者。 它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4)观察图2,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2例当时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5)如果要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之十开辟了登仁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
(2)根据材料二,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这种考试制度在哪个朝代开创?什么时候废除?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今的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