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可降解塑料PCL的结构可表示为。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
(2)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
(3)M的分子结构中无支链。M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
(4)E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官能团。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K没有顺反异构
b.M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c.PCL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6)H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7)M的氧化产物己二酸是合成尼龙的原料之一。用B做原料可制得己二酸,请结合相关信息完成其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_____ 。
已知: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已知尿素的结构式为:尿素可用于制有机铁肥,主要代表物有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化学式为[Fe(H2NCONH2)6](NO3)3。
(1)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
(2)尿素分子中C和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H4+中H—N—H键角比NH3中H—N—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科学家合成了结构呈“V”形的N5+,已知该离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有关该离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B.该离子中有非极性键和配位键
C.该离子中含有2个π键
D.与PCl4+互为等电子体
(5)[Fe(H2NCONH2)6](NO3)3中H2NCONH2与Fe(Ⅲ)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FeCl3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得到含多种配合物的红色溶液,其中配位数为5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KSCN中的阴离子与CO2互为等电子体,该阴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D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D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基态E原子p能级上有一对成对电子,C.F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D.E.F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2)写出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图为_______。
(3)B.C.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
(4)C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请写出其溶于NaOH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剂,该单质的水溶液与E的低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用文字描述) _________________。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②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
③1mol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__。
④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⑤比Cu的原子序数小5的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下列表格是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序号对应的是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看,元素①和②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中,含_______键;元素①和③形成化合物有漂白作用的电子式_______。
(2)某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3)比⑨号元素原子序数少2的元素通常情况下能形成两种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其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⑥⑦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元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1)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的定量实验之一.50 mL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同学们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下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Ⅱ.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某同学通过测定O2的体积来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快慢,实验时可以通过测量 ____ 或 _____来比较;(2)0.1g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Ⅲ.(1)为了加深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老师让甲同学完成下列实验:在Ⅱ中的实验装置的锥形瓶内盛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的硫酸,10s时收集产生的H2体积为50 mL(若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H2体积为44.8mL),用锌粒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g/s;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指导怎样使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原料转化率的有效办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