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参与率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读“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X100%
| |
劳动参与率(%) |
女性劳动参与率(%) |
| 中国 |
80.4 |
75.2 |
| 印度 |
57.7 |
30.3 |
| 越南 |
81.2 |
78.1 |
| 日本 |
74.1 |
63.2 |
表格数据反映( )
| A.印度女性因性别比低参与劳动人数少 |
| B.日本男性劳动参与率比女性约高10% |
| C.劳动参与率高低与经济水平不呈正比 |
| D.中国参与劳动的女性数与越南较接近 |
越南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 A.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 B.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
| C.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 D.劳动人口大量移向国外 |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下列小题。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 B.种植园农业 |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
|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
|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
|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
读甲、乙、丙三地农业商品率、畜牧业比重、种植业比重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地可能位于
| A.墨累-达令盆地 | B.西欧平原 |
| C.成都平原 | D.潘帕斯草原 |
关于乙、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季风水田农业 | B.乙为游牧业 |
| C.丙为混合农业 | D.丙为大牧场放牧业 |
读图(世界各地区粮食进出口状况示意图,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多少),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 C.季风水田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图中粮食进口量居第三位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 B.水源 |
| C.资金 | D.劳动力 |
图中粮食出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B.精耕细作,单产高,生产规模小 |
| C.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 D.农业生产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
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
|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 A.中心商务区 | B.行政办公区 |
| C.旅游休憩区 | D.科教文化区 |
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
|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 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⑤环境污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
| 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
|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
|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