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材料三

——摘自2010年11月18日新闻网
材料四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0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
材料二: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摘自1839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这时,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3月28日,巴黎人民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他们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 他们对中国文化 尤其是无制衡的 国文化, 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 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中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 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 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以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它的颁布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