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2分) 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林则徐领导“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搜集和整理材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参照范例,完成卡片所缺内容。要求:每张卡片至少提供三条关键性信息。
范例:
关于“侵略与反抗”战役的卡片 信息1:1840年6月 信息2:《南京条约》 信息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是:鸦片战争 |
关于“近代化的艰难探索”的卡片 信息1: 信息2: 信息3:: 它是: |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一:如图
图一图二
(1)从图一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首发地在哪?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摘自北师大版八上教材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1)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是什么?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概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概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