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波斯人的人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
|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
|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
|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 |
|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
|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
|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
|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
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这段话的实质含义是( )
|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
| B.通知法国,丘吉尔将对德采取强硬政策 |
| C.英国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结盟 |
| D.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 |
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 )
|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 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
| 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 | D.中国的革命运动 |
1938年5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联向德国法西斯妥协 |
| B.苏联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 |
| C.苏联要遏制大战的爆发 |
| D.苏联欲借德国的力量打击英法 |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
|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
|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