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
| C.户籍制度不合理 | D.移民制度的僵化 |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 A.三公九卿制 | B.中外朝制度 |
| C.三省六部制 | D.内阁制 |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
|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